[讀書心得] 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台版封面(圖片來源)



日版封面(圖片來源


松浦彌太郎,知名作家。高中決定輟學到美國闖蕩,並體驗到二手書的魅力。回日本後,成立m&co.booksellers和COW BOOKS」書店,現在則擔任日本經典生活雜誌《暮しの手帖》總編輯。

第一次接觸松浦彌太郎,是閱讀《嶄新的理所當然》這本書,除了欣賞他優雅的行文,書中提倡的生活風格與美學,也讓我相當嚮往。漸漸地,我成為松浦彌太郎的粉絲,陸續看了幾本他的著作,也將他視為人生導師(mentor),希望能像他一樣用心過好每一天,並且讓自己常保新鮮。

當看到松浦彌太郎出版的這本《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我立刻聯想到史丹佛大學教授Tina Seelig出版的《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史丹佛大學的創新×創意×創業震撼課程》,並且很好奇他對於25歲的年輕人有哪些忠告和提醒。

翻開前言,松浦彌太郎提到這是一本教導「如何享受生活,以及如何面對工作」的教戰手冊,他並說明希望自己25歲時就知道的三大要點:
  1. 絕大多數求才若渴的人,隨時都在尋覓千里馬
    經營者和管理階層隨時都在留心周遭的人才,所以我們要隨時準備好自己,並且主動關心別人,也許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機會。
  2. 人們隨時都在找尋能幫助自己的事物
    事物包括商業行為和人際關係,只要對自己有益,我們就會願意投入金錢和時間。例如決定是否要購買此樣產品,或者是否要經營這段人際關係。
  3. 收入多寡,與帶給他人感動的質量呈正比
    收入多寡,不和時間、努力、運氣呈正比,而是與你帶給他人多少感動呈正比。頂尖運動選手收入很高是因為世上有許多人為他們精湛的技巧而感動。所以如果自己現在收入不高,可以思考是否自己帶給他人的感動不夠多。
三大要點之後,松浦彌太郎就以親切的口吻依序說明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以下整理我最有感觸的幾件事(事件編號對應書中編號):

#04 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公司支付的薪水不只是上班時間的工資,也包含「沒有在公司上班的時間」,所以除了上班時間認真,下班後也要認真充電、做好健康管理,才有機會將創意運用於工作。

#11 培養獨特觀點
#43 改變觀點,才能提升層次
#46 試著從上位者的角度看事情
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很容易讓我們以為多數人的看法就是正確看法,也較不鼓勵表達個人獨特的想法。但松浦彌太郎認為「強迫自己接受當下多數人的看法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少數意見經過糾正後,有可能會變成多數意見。」另外他也提醒不能一直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而應培養從不同角度思考的習慣,才能突破既有的思考框架。例如假設自己是公司經營者會怎麼做?假設自己是總統會怎麼做?

#25 打造自己專屬的發聲平台
#44 建立自我品牌,迎來更多機會
松浦彌太郎認為建立一個能針對不認識的人發送訊息的平台很重要,因為透過此平台,能與他人分享內心的感動,並有機會邂逅各式各樣的人,發展新的人際關係。除了建立平台,也要努力打造自己這個獨特品牌,並準備好自我介紹,說明(1)自己是什麼樣的人、(2)自己想做些什麼,讓人不見面接觸也能認識自己並對自己有興趣,才能迎來更多工作機會或是其他機會。

看過50件事之後,我認為後記中,松浦彌太郎給《暮しの手帖》員工的5點勉勵一樣發人深省:
  1. 老是做同樣的事,只會讓自己退步
  2. 讓自己成為別人無法取代的情報來源
  3. 努力讓自己的少數意見,成為將來的多數意見
  4. 養成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思考事情的習慣
  5. 無論面對任何事,都要反覆思考「為什麼?」
雖然書名是《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但我覺得這本書對於各階段的工作者都一樣具有可參考性。初入社會的新鮮人,可以藉此了解職場基本原則;中堅幹部可以藉此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過去的經驗與框架;高階主管則可以藉此勉勵新進員工。

50件事就像50道人生課題,需要我們用心體會和練習,才能讓生活、工作、人際關係都能更加圓滿。

你,又會給25歲的人哪些忠告呢?

———
《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
松浦彌太郎(Yataro Matsuura)著,楊明綺譯
悅知文化 2015.02出版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rmin GPS 手錶新手教學:匯入魯地圖與 GPX 來輔助健行導航

手動修改相片EXIF資訊的好幫手:ExifTool簡易教學

Amazon Kindle 繁體中文電子書,找書、買書、看書的圖文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