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20的文章

[讀書心得] 《尋訪月亮的腳印》台灣古道專家的山林與原住民紀錄

圖片
(圖片來源: 登山補給站 ) 我從 2019 年開始熱衷於登山(精確來說應該是健行,hiking)這項運動,登山之餘也喜歡閱讀登山相關書籍,尤其是兼具自然探勘和人文歷史介紹的書籍。上一本令我印象深刻的書籍是林克孝的 《找路》 ,書中記錄他六年內探勘宜蘭南澳「沙韻之路」的過程與原住民友誼。讀完《找路》之後,我就一直尋找書寫方式類似的書籍,偶然間找到這本楊南郡和徐如林老師合著的 《尋訪月亮的腳印》 ,就像是找到新大陸一般,每看一篇都覺得新奇,除了欽佩兩位老師外,相信這本書也將影響我未來的登山生涯方向。 作者楊南郡老師(1931-2016),出生於台南市,有西拉雅平埔族血統。台大外文系畢業後曾於美國駐台辦事處工作,35 歲開始登山,花了 10 年完登百岳並開拓多條新路線。登山也啟發他對於古道、人文史蹟、原住民文化的濃厚興趣,常到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現稱國立臺灣圖書館)和台大各圖書館查閱日治時期文獻,看過文獻後再實地探勘和映證,效法他的典範——日治時代博物學者鹿野忠雄(1906-1945)一樣「用腳做學問」,做一名學術探險家。 《尋訪月亮的腳印》主題圍繞登山與原住民,有原住民部落尋訪、傳說調查、日本學者研究介紹,以及對於台灣登山文化轉型和原住民文化保存的建言。行文時而寫實生動,令讀者彷彿是探勘隊的一員;行文時而憂心忡忡,就像一位智者用生命經驗提醒我們這些讀者晚輩可能面臨的難題。讀完全書讓我視野大開,並有以下幾點啟發: 一、登山學術化 楊南郡老師於書中提到台灣的登山運動正遇到瓶頸,而轉型方式是參考國外的「登山學術化」趨勢,利用自然登山帶動學術調查,「從田野見聞建立知識」。從單點的登頂攀登轉向平面的地理考察與縱向的歷史考察,全面探究一個區域內的地形水文、風土民情與歷史文化。初於書中讀到此概念時令我深感衝擊,也解開我內心一直以來的疑惑。究竟我是為了什麼而登山?爬過這座山後要爬什麼山?我的登山目標又是什麼呢?如果只是盲目追求登頂,那似乎我就成為攻頂機器人了,而楊南郡老師明確指出登山運動還有另一個方向:登山學術化。我自己對於登山學術化的理解是登山不是目的,全面認識一塊區域的自然與文化才是目的。登山只是作為全面認識一塊區域的一種必要手段,文獻考究則是另一個必要手段。透過文獻了解一地的過去發展、透過實地踏查了解一地的現況,兩者交互映證才能得到對一塊區域最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