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6的文章

2016 國美館日本浮世繪展參觀心得(含觀展指南)

圖片
--- 前言:看過展覽後,發覺自己在展前做太少功課,導致多數作品都是匆匆看過,而錯過仔細欣賞浮世繪藝術的細膩處。故想寫下這篇文章,讓未看展的人能對浮世繪有初淺的認識,或是從這篇文章作為起點找到浮世繪相關的介紹資源,文章末並附上個人的觀展建議供參考。若這篇文章能讓人在觀展時更有收穫,將是我的榮幸。 --- 2014年冬天到東京旅遊時,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買了以下這張風景畫明信片,明信片上註明畫家是葛飾北齋,但之後並未特別查詢畫家背景,只將明信片靜靜貼在牆上。直到這次參觀國立台灣美術館(國美館)的浮世繪展,才赫然驚覺原來葛飾北齋是世界知名的浮世繪畫師,也才發現自己早已透過明信片和浮世繪結下緣分,但卻渾然未覺。 葛飾北齋作品《諸國瀧迴  下野黑髮山きりふりの瀧》 浮世繪(日文ukiyo-e)是一種盛行於西元18至19世紀日本的一種藝術,尤以江戶(今東京)地區最為興盛。「浮世」二字源出於佛教,後引申為當代、塵世的意思,故浮世繪主要是描繪當代庶民生活的樣貌。初期的浮世繪以畫家手繪(稱為「肉筆繪」)或是單一墨色的木刻版畫(稱為「墨摺繪」)為主,之後隨染料上色等技術發達,才出現多色木刻版畫(稱為「錦繪」)。木刻版畫技術讓畫作得以大量複製,從而降低畫作價格,讓尋常百姓皆能收藏,藝術真正走入百姓家中。 浮世繪描繪的內容是當代庶民生活,主要有以下幾種繪畫類型: 1. 美人繪:繪畫貌美的藝伎或其他美女。 2. 役者繪:繪畫歌舞伎演員的肖像或是表演,可視為當時的戲劇劇照。 3. 武者繪:繪畫歷史或小說中的武士,例如即有畫家以水滸傳108條好漢作為浮世繪主題。 4. 名所繪:繪畫山水風景名所,可視為當時的旅遊宣傳。 十九世紀明治維新後,日本解除鎖國政策,浮世繪作品開始從日本傳至歐洲,影響許多歐洲的藝術家。例如印象派畫家梵谷和莫內都收藏多幅浮世繪作品,而梵谷也曾臨摹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作品。可惜隨19世紀攝影技術進步,手繪技術漸被取代,浮世繪也跟著沒落。 本次台中國美館與東京富士美術館合作,展出富士美術館館藏的一百件浮世繪作品,展覽共區分為三個展區。第一展區展出江戶地區的浮世繪,展出重點為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與歌川廣重「東海道五十三驛站」等名所繪經典作品。第二展區則展出上方地區(今大阪、京都地區)的浮世繪,展出重點為戲畫堂蘆幸、柳齋重春、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