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工美 25 年創作展「浮光 ── 掠影」觀展心得


喜歡攝影的人往往希望找到適合的光源照亮主題/主角,並透過快門捕捉倏忽即逝的光影。迎光面通常是攝影焦點,也是目光焦點;背光面和陰影面則通常是次要的、易被忽略的,甚至有時會被刻意淡化或去除的。然而藝術家山下工美的作品,背光面和陰影面才是作品的焦點所在,大大扭轉我的視覺和觀展經驗,印象非常深刻。

這次在中正紀念堂展出的「浮光 ── 掠影」特展,是山下工美集結 25 年的創作經驗,首次在海外舉行的大型回顧展,展出藝術家各創作類型的代表作品,內容相當豐富精彩,而且每個展品皆由山下工美本人到台灣親自擺放和設置,完整呈現藝術品的最佳樣貌。非常推薦各位朋友在 2017 年開春之際觀展,相信必能收穫滿滿。

一進展場,就能發現這個展覽的用心。在展覽入口處設有一個光影拍照處,非常扣合展覽主題「浮光 ── 掠影」。展場人員會親切詢問是否幫忙拍照,每個人可擺出自己獨特的姿勢,讓照片成為一個最棒的紀念品。下圖為個人留影。



藝術家簡介

山下工美,1968年出生於日本群馬縣高崎市(Takasaki),父親是雕刻家,也是大學工業設計教授;母親曾學習時尚知識(fashion),並會製作衣物給小時候的山下工美穿。山下工美在受訪時曾提到,工美這個名字是父親取的,「工」是創造的意思、「美」則是美麗的意思,因此她的父親可能隱隱希望這個女兒未來成為一位創造美麗事物的人。此外她認為自己很幸運,父母未曾質疑她的選擇,並相當支持她走向一心嚮往的藝術創作之路。

山下工美在日本就讀高中時,曾有到美國交換學生的經驗,高中畢業後先後在美國華盛頓,與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取得藝術學士和藝術碩士學位,目前則於紐約定居與創作。雖然山下工美是在美英進修藝術專業,並且長住美國,但她認為對於她的創作有最深影響的則是日本出生和成長的經驗:例如俳句、花藝、禪意園庭的極簡美學,以及日本工藝的職人精神。而從本展覽展出作品的確能看出山下工美習慣運用簡單不複雜的媒材和表現方式,雖簡潔但隱含深層內蘊,供觀者自行體會。




展出內容與觀賞心得

本次展覽是山下工美 25 年創作的回顧展,共展出 26 件作品,涵蓋各創作類型代表性作品,並且有 2015 年新作,和為了本次展覽而創作的作品。藝術家的創作類型約可分為以下 4 類:
  1. Light & Shadow(光影系列)
  2. Rubbing(擦畫系列)
  3. Constellation(星座系列)
  4. Warp & Weft(經緯線系列)

以下擇要敘述我在展覽中印象特別深刻的作品。

Light & Shadow(光影系列)

光影系列是山下工美最為人熟悉的創作類型,透過單一光源照射實體物體,產生細膩的人像剪影,初見作品真的相當震撼。例如以下這件作品〈Chair〉,右下角的單一光源,打向貼於牆壁的白色木頭,隨即投射出一位綁馬尾、穿裙裝、光著腳丫,翹起二郎腿舒服坐著的女子剪影。剪影的人形輪廓相當細膩,連睫毛都清楚可辨,很難相信這竟是牆上不規則白色木頭的影子。影子和木頭產生的對比也令人玩味:影子的黑色與木頭的白色產生顏色對比、影子的熟悉人形與木頭的不規則形狀產生形狀對比。此外,從不同角度觀看作品也會發現不同趣味,從正面看是一位女子坐著;從右側面看,木頭和影子彷彿是兩位女子同向而坐;從左側面看,木頭和影子則像是兩位女子背對而坐。

而要創作這件作品需經過五個步驟:步驟一是拍攝多張人物照片;步驟二是根據照片素描,畫出曲線流暢、比例自然的人物剪影,這個步驟花最多時間;步驟三是挑選適合的光源,因為不同光源的亮度、顏色、產生陰影的效果皆不同,故需依照每件作品擺放區域挑選出適合的光源;步驟四是依據想產生的剪影雕刻白色木頭;步驟五則是實際擺放木頭和光源,調整最適的角度和位置。

山下工美認為她是用光和影來雕刻(sculpt using light and shadow),而一件完整的光影系列作品因此包含兩個面向,一個是實體(material)的面向,例如白色木頭;另一個則是非實體(immaterial)的面向,例如影子。而她提到會採用光影來創作是因為很喜歡看光和影的變化。有一年的深秋傍晚,她坐在自家後院,陽光斜照在院中隨風搖曳的橄欖樹,而陽光的顏色與影子的形狀不斷變化,那幅景象至今仍讓她印象深刻。

〈Chair〉,2014 年


(從不同角度觀看作品可得不同趣味)


Rubbing(擦畫系列)

我們小時候應該都曾拿著紙墊著十元硬幣,用鉛筆在硬幣上方的紙塗畫,就能畫出蔣公的臉,以下這幅作品〈Beckett In His Own Words〉就是運用相同的擦畫技巧。這幅作品是山下工美接受委託,希望能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時也是《Waiting for Godot(等待果陀)》等知名荒謬戲劇劇本創作家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的紀念活動製作藝術品。山下工美經同意取得貝克特的筆記本,並將筆記本中的字句製作成凸板,再以擦畫方式畫出這幅肖像。肖像的每一部分都是貝克特筆記本中的文句所組成,令人讚嘆藝術家的細膩手法,此外藝術家特別藏了三句話在作品中,就留給各位朋友進場觀展時尋寶囉。


〈Beckett In His Own Words〉,2000年


Constellation(星座系列)

同樣令人驚艷的作品,整件作品由三個元素組成,第一是一塊白色的底層木板,第二是木板上數千根高低不同的鍍鋅大頭釘,第三是一條不間斷的黑線。黑線繞著大頭釘,有些地方舒,有些地方密,產生漸層效果。黑線纏繞最舒的地方如臉頰,顯露出底層木板的白色;其次是衣服,黑線和木板白色混合產生灰色漸層;黑線纏繞最密部分則如頭髮,密密麻麻的黑色。不知道藝術家花了多久時間才完成這幅作品,很佩服她投注的心力,也很佩服她用隨手可得的三樣物品(木板、針、線)就創作出如斯作品。在星座系列作品中,再一次看見山下工美運用實物(木板、針、線)和非實物(人形)交織而成的創作手法。

〈Mana〉,2011 年


Warp & Weft(經緯線系列)

此系列作品闡現藝術家的減法美學,藉由抽除布料上的縱向經線和橫向緯線,產生明暗漸層,一張肖像就此躍然「布」上,而這種減法工藝令我聯想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對於別人詢問如何雕刻出大衛像(David)的答覆,據傳他答道大衛原本就在石頭內,他只是去除掉不像大衛的部分而已。

〈Mother NO.2〉,2013


最後一個展區的牆上貼有多張正方形色紙,乍看只是一般色紙,但隨著光源照射,竟產生一張張外型不一的側臉,這些臉是山下工美觀察台北街頭人群後所創作出來,可說是相當在地化的作品。另外不同於其他展品的光源皆為固定亮度,此作品的光源會亮暗間歇變化,仿傚日升日落,側臉影子也因而有清晰、模糊、消失的循環。現在回顧這件作品,我聯想到《金剛經》中提到的「微塵眾」,這些臉就像塵世中各形各色的人,隨著時間推移而漸漸凋亡,凋亡後又重新轉世,回到這個世界。

〈Fragments〉,2016 年


除了牆上的〈Fragments〉外,最後一個展區的天花板也暗藏一件山下工美的作品,她挑選出有日月星辰的世界各國國旗(中華民國的國旗也在上面喔!),日月星辰維持原本在國旗的顏色,國旗的其他部分則打淡處理。這件作品除了有趣,可讓人尋找和認識特殊的國旗,似乎也暗喻去除掉政治性的區隔,世界各國其實沒有什麼不同,都信仰著相同的大自然和日月星辰。而這個展區設有數個懶骨頭沙發,並播放藝術家親自挑選的輕音樂,供觀展人舒服坐在展間,仰頭看天花板的日月星辰,或者繼續觀看牆上的微塵眾。

〈Sunny Days And Starry Nights〉,2005 年


除了豐富深刻的展品,整個展場的牆面也摘錄許多藝術家的雋永小語,我特別喜歡以下這兩句,其一是「平凡的事物透過拆解、轉化、淬煉的過程,造就不平凡的藝術」,例如山下工美的星座系列作品,透過簡單的媒材,平實的呈現手法,但卻能創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其二是山下工美本人以粉筆在展區牆上寫下的「Peace begins here」。我個人的解讀是山下工美的作品讓觀者有機會尋思事物的不同面向,例如光影系列作品的實體面向和非實體面向,或者如〈Sunny Days And Starry Nights〉中的各國國旗,而透過多面向的解讀,能增進認識,並減少誤解和歧視。我認為句子中的 peace 代表的是心靈的寧靜,以及世界大同的和平,因為若世界上每個人都能平靜不帶歧視地對待彼此,則世界和平也就不遠了吧!




最後再次推薦這個展覽,除了有用心佈置的展場、豐富多元的展品,展場人員也相當親切,會主動引導並介紹展品,以上這些元素共同營造出這個具國際級水準的展覽。快幫自己安排時間前往觀展,和展出作品以及自己的內心好好對話吧!


展覽資訊


「浮光 ── 掠影」──山下工美 25 年創作展

-展出日期:2016.12.30(五)~2017.3.5(日)
-展出地點:中正紀念堂瑞元廳、介石廳(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交通方式
-開展時間:09:00~18:00
-門票:
(1)單人票:299元(13歲以上)
(2)幼童票:230元(3-12歲(含))
(3)特優票:140元(65歲以上長者(憑證),身心障礙陪同者一名(需與身障者同時入場)
(4)免費入場:身心障礙者(憑證)、未滿 3 歲幼童(民國 102 年 12 月 1 日以後出生幼童,憑證入場,需成人持票陪同)
-免費導覽時段
(1)平日:10:30、14:00、15:00
(2)例假日:10:30、14:00、15:30
-其他:本展可拍照,但不可使用閃光燈。


觀展指南

以下分享我認為參觀展覽前中後可進行事項,希望能幫助尚未參觀的人更了解展覽內容,並且於看完展後有更多收穫。

1. 看展前
(1) 閱讀 designboom 雜誌的山下工美專訪
(2) 瀏覽山下工美官方網站
(3) 觀看年代新聞 《藝饗年代》節目報導

2. 看展中
先自行看過一遍展覽,再聽導覽,以享有更多自行發現作品巧思的樂趣。

3. 看展後
追蹤山下工美 Facebook 粉絲專頁,了解更多創作和展覽動態。


參考資料

2. designboom 雜誌專訪
3. 山下工美官方網站


--
備註:除特別標註外,本文所有照片皆為作者本人拍攝自展覽展出作品與資料。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Garmin GPS 手錶新手教學:匯入魯地圖與 GPX 來輔助健行導航

手動修改相片EXIF資訊的好幫手:ExifTool簡易教學

Amazon Kindle 繁體中文電子書,找書、買書、看書的圖文心得分享